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换届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11-07 阅读量:3754 来源:WFCMS
       2022年11月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召开。本次年会以“高品质临床数据监查、高水平临床决策、高质量临床证据”为主题,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委员会为方向,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中医药走向世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计4万余人通过线上的形式观看了大会的盛况。大会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案例分享三个环节。
一、年会开幕,完成工作委员会换届
       开幕式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王永炎、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院长房敏、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龙会、首届理事会会长申春悌、新一届理事会会长王忠先后致辞。
       王永炎院士强调,我们处于一个高概念、信息化、系统化、数字化的新阶段,希望学会能坚持守正创新,在中医原创象思维指导下,结合最新科学技术,开展临床科研工作。
       桑滨生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世界中联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成立六年以来,整合多学科学术力量,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新一届委员会在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国际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协调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使数据监查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杨龙会副书记致辞中指出,DMC专委会成功搭建学术平台,将学术研究与具体的中医药临床试验与评价工作实践有效结合,获得系列国际认可的中成药高质量临床疗效证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做出了积极努力与重要贡献。
       首届理事会会长申春悌在致辞中谈到,专委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世界中联领导和各位专家同仁的努力下,成绩斐然。希望新的一届理事会在王忠会长领导下,不断开创临床数据监查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新局面。
       王忠会长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致辞中从DMC技术队伍建设、加强DMC工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出规划,以推进我国、尤其是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的DMC科学、规范的发展。
世界中联学术部主任焦云洞宣读了专委会换届批复及新一届理事会选举结果。申春悌主任医师任荣誉会长,王忠研究员担任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胡思源教授、和芳教授、张磊研究员、刘骏研究员、元唯安教授等23人当选为副会长。党海霞研究员当选为秘书长,于亚南、钟成梁当选为副秘书长。大会还选举出常务理事40人,理事47人。
二、围绕高质量临床研究,共享高水平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吕爱平以《基于中医证候分类的精准医学和转化科学》为题进行汇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苏钢强以《中医药临床科研模式的思考》为主题,提出了“临床科研共享,科技服务保障”的中医临床科研组织新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照日格图、海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贺佳、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授尹平、上海中医药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磊、上海交大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李华芳、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俊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海霞研究员分别以《开拓奋进,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适应性设计与DMC》《临床研究中的偏倚与控制》《循证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思考》《浅谈抗抑郁中药的临床新药研发》《DMC 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国际药品价值评估现状及中成药的评估思路》为题,紧扣“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循证中医药”、“药品价值评估”等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为探讨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数据监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王忠、申春悌、王池社三位教授联合介绍了《病证结合辨证诊疗辅助平台》研发和应用。
三、聚焦典型案例,分享研究成果
       案例分享环节,北京创立科创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和芳,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肾病研究所所长孙伟教授,陕西省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郭剑,振东制药研发总裁游蓉丽,北京岐黄科技有限公司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总经理高春升,针对肾康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苦参注射液、三九感冒灵颗粒等中成药品种为例,阐述了DMC在中成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分享了各自对已开展的中成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的经验。
四、DMC助力中医药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
       临床研究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是独立于临床研究组织者、申办者/发起者和研究者之外的专家组,持续监查受试者安全性在内的各种风险,审查评估安全性或有效性累积数据,保护受试者权益,保证临床研究科学性,已成为国际上大规模、多中心、高风险的临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