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建交50周年!中泰中医药合作“双向奔赴”结硕果
湄南河畔,药香涌动。2025年,正值中泰两国建交50周年,泰国中医合法化25周年,泰国中医师总会成立100周年,泰国曼谷迎来泰国中医百年庆典大会暨中医药传承发展国际论坛。
从素可泰王朝时期华人移民携带的第一包草药,到如今遍布城乡的中医院及诊所;从暹罗中医联合总会创立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合并泰国中医总会、泰国中医药学会、泰国执业中医师公会中医界三大专业组织所形成的泰国中医师总会,中医药成为泰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更为人民所接受的重要部分,成为人民呵护健康、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又一选项。
在中泰两国建交5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场跨越千年的医学对话,正以更深厚的积淀、更开放的姿态书写新的篇章。
服务为民 织密中医药健康保障网
“一开始腰疼得直不起身,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蔡医生,第一次扎完针,就觉得腰上那股紧绷的劲儿松了不少。”白女士说。
在泰国甲盛叻医院中医中心,前来问诊的患者不计其数。“疗效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泰国中医师总会常务副主席、泰国甲盛叻医院中医中心主任蔡斌说,“许多当地人通过接触中医针灸、从中医针灸的疗效中获益后,开始了解并喜爱上中医,还向亲朋好友推荐中医疗法。口口相传中,中医的口碑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
2000年,在中泰建交25周年之际,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合法化,泰国成为实现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2015年,中医开办诊所法令在泰国开始正式实施。中医药被纳入泰国公共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司的管理体系。中医药走进泰国,丰富了当地卫生体系,维护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泰国已经落地生根,很受泰国人民的欢迎。”泰国中医科学院执行院长、泰国首届名老中医师叶峰说,“中医合法化以后,我们可以正正规规地开诊所,正正规规地做医生。”
在位于曼谷老城区的泰国华侨中医院,医生和护士们穿梭在各个楼层的诊室里有条不紊地工作。不同肤色的患者们安静地坐在指定区域,等待问诊或取药缴费。
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林丹乾介绍,1995年,华侨中医院正式挂起“中泰医学交流中心”的牌匾,挂牌开诊,传播中医药文化,服务泰国民众。医院采用“中医+泰医”结合的模式,推出“五老御瘟汤”(抗疫预防汤)、“针灸+导引”(中风康复)等特色疗法,深受当地民众欢迎。1998年,邀请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程子成来泰讲授针灸课程,为泰国西医进行针灸培训。“当时拘于西医对中医的认识肤浅,勉强组织了20来位西医生前来学习。三个月学习和实践下来,中医文化和针灸神奇疗效征服了西医,口碑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林丹乾表示,用中医针灸敲开西医接受和理解的认知大门,这是泰国中医现代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和创举。
2018年,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华侨中医院)揭牌成立。如今,以中医院为平台,中泰医疗合作正稳步推进。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签约成立远程会诊合作中心,开展专家指导门诊和远程学术讲座等;与汕头市中医医院签署友好协议书,正式缔结为友好医院;联合中泰两国多家医疗机构共同创办《泰国中医药杂志》,并在泰国著名学术网站发行;举办中医药展览会,现场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带给更多人,是在泰中医药机构的共同奋斗目标。”叶峰说。
创新为要 激活中医药发展动能
2017年,在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泰国中医师总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泰国中医科学院成立。“这标志着海外中医走上科研发展的道路。”林丹乾说。
“泰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而丰富多彩的文明,也见证了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潘平在泰国中医百年庆典大会暨中医药传承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泰国中医师总会走过了100年的风雨历程,对泰国中医药的发展和泰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了杰出贡献。
201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泰国中医科学院设立了“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积极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国际传播。
新冠疫情期间,“五老御瘟丹”的实践之路充分展现了中医药科研在临床中的扎实运用。由泰国中医师总会和泰国中医科学院组建的、以林丹乾为总指挥、叶峰为组长的五位中医抗疫专家组,基于对疫情的洞察和精细辨证,确认新冠肺炎属“寒湿疫毒”邪实证,依据“健脾温里,疏肝解毒”的治疗法则及“三因”原则拟就该方。
2020年3月中旬,“五老御瘟丹”初试牛刀,在泰国中华总商会大厦通过大锅煮抗疫保健茶的形式免费供大厦人员饮用,整幢大厦在第一波疫情中实现零感染,初步验证了其预防功效。同年年底,在曼谷唐人街的抗疫赠茶饮慈善义举中,进一步向社会广布施药,传播中医“预防为主”的抗疫理念。2021~2022年,其在泰国社会的临床实践范围持续扩大,不仅在曼谷,还在20多个府治的工厂企业中,针对大面积感染情况发挥了显著的救治功力。凭借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的预防与治疗双重功能,“五老御瘟丹”最终获泰国公共卫生部抗疫部门发文批准,正式进入一线网络方舱医院参与抗疫。抗疫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良方是中医药科研成果在临床中有效转化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生动体现,泰国中医师团队也借此彰显了中医药救死扶伤、助力抗疫的大医风范。该团队也因此获得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设立的“第七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泰国公共卫生部常务助理部长他那吉·吉塔里拉表示,泰国中医师总会在提高职业标准、促进中医教育和学术研究、促进医疗服务和向人民传播中医知识、促进中医进入泰国医疗卫生系统永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医将使泰国人民获得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生活品质。
如今,泰国中医师总会下设泰国中医科学院,拥有12个病症研究所,现有会员2368位,其中包括从中国移居泰国的中老年中医师以及泰国中医学院培养的青年中医师。叶峰表示,下一步,泰国中医科学院将以“守正、探道、明谛、创新”8字院训为基准,坚守中医药的核心本质,既要“知其然”,掌握诊疗方法,更要“知其所以然”,明晰背后的原理,通过深化认知,为临床疗效提供理论支撑,以进一步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路径,为临床疗效服务。“无论理论如何创新、技术如何融合,只有通过实际疗效才能证明中医的价值,这是中医在海外立足与发展的关键。”
育才为基 铸就中医药长青之业
“我父亲是泰医,家里有很多奇怪的医疗工具,但从未见过这样精巧的脉枕。”一位泰国学生如是说。这堂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顾任钧在泰国兰实大学医学院上的中医第一课令泰国学生印象深刻。当顾任钧从行囊中取出脉枕时,这个中医诊断时使用的诊具,在异国文化中成了新鲜事物。在泰国的中医课程便在学生们的好奇中开始了。
这次合作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兰实大学长期的中医学交流项目,目的在于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2024年初春,顾任钧受泰国兰实大学邀请,前往当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史料记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已有华人医师成为宫廷御医,用针灸和草药为王室成员治病。如今,我也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来到这片土地,传播知识,让更多的人通过中医药获得健康。”他说。
兰实大学东方医学院中医学学士课程主任陈景彬表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师经常会来学校教授中医药相关课程,六年的课程结束后,毕业生便可以考取泰国中医执业证书,为后续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做准备。
不仅如此,作为泰国首家以中医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也不断发力,联合温州医科大学、泰国中医师总会,自2016年起建立“泰国卓越中医师培训基地”,目前已完成五期、培训400余人,成为泰国中医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2023年,该培训项目升级为“泰国中医继续教育学院”项目,推进课程学分化、认证化,努力实现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此举是在‘泰国卓越中医师培训基地’基础上的迭代升级,着重培养泰国中医的适宜与卓越人才,旨在将其打造成为传播海外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以及海外中医继续教育改革的典范。”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项志勇说。
不仅如此,泰国公共卫生部还开展西医学中医针灸培训班,使接受培训的临床医生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将中医思维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依照中医理论运用针灸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针灸帮助无法走动的小孩可以正常走路,这是针灸对我触动最大的瞬间,也是我想要学习针灸的关键原因之一。”第40期西医学中医针灸培训班学员、泰国西医医生塞克桑回忆,2024年,他们来到中国甘肃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观摩、见习,“很高兴能有机会来学习针灸。我也希望把我这次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经验用到自身临床实践当中。”
泰国法政大学朱拉蓬国际医学院助理院长兼中医学士项目负责人、泰国优秀青年中医师叶秋荣表示,截至2025年5月,泰国共有10所高等院校开设中医本科专业,并与中国多所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长期聘请中国专家驻泰任教,有效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各院校均设有直属的中医临床实训中心或附属诊所,为实践教学与临床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以泰国法政大学为例,2024年9月1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泰国公共卫生部泰医与替代医学司及泰国法政大学签署三方协议,共同举办为期三年的泰国中医师临床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首轮培训中,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多位专家围绕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与临床经验开展了10场专题授课,504名泰国中医师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参训人数占全泰注册中医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作为泰籍华侨,叶秋荣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成为泰国首位中医学博士。如今,她任教于泰国法政大学,持续推动中医药在泰国的交流与传播。
“截至2025年5月,泰国注册中医师人数已达2368人。”叶秋荣表示,中医药在泰国的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泰国公共卫生部泰医与替代医学司、医疗健康服务司、草药产品司以及泰国公务员委员会等部门,正不断推进中医药在泰国的合法化与标准化建设,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在泰蓬勃发展。
“中医在泰国的生命力,既来自疗效的硬实力,也来自文化交融的软实力。”蔡斌表示,面向未来,随着中泰在传统医学标准化、区域医疗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中医药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健康体系,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与“中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