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以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始终以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回顾其自1959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医院历经了初创奠基、转型发展、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四个重要阶段,从最初以传统中医技术为核心的区域机构,逐步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国际医疗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中医医院。如今,医院依托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深度服务本地百姓,更积极辐射中亚地区,在多维度推进医疗服务新征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沿革:厚积薄发,铸就腾飞力量
初创奠基:人才汇聚启征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孚民、丁济华、朱馨伯、刘士俊、周海文等中医药人才响应号召奔赴新疆,播下了中医事业的种子。到了60年代,沈宝藩、张绚邦、金洪元、火树华、乐德行等中医药院校首批毕业生及“西学中”人才相继汇聚,提升了新疆中医药人才层次,为新疆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成立;1961年,医院成为教学医院,开启临床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1986年,医院成为新疆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98年,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深化了医、教、研一体化,积累了转型腾飞的力量。
转型发展:多元融合谱新篇
21世纪,医院进入转型期。2001年11月,医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研究所合并,挂牌多个机构,有效整合了资源。
内涵提升:中医药临床科研促升级
为提升内涵品质,打造中医领域完备的实验室体系,2008年,医院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后,床位数量从几百张增至千余张,门诊量从几十万增至二百万以上。此后,进一步加大科研和人才培养投入,加强合作,积极开展传承创新项目。
高质量发展:立足区位展宏图
现在,医院依托新疆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疗中心”,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同时,深化“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与辐射范围。此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深化与中亚国家在中医药诊疗、科研、教育领域的合作,致力于为全球健康贡献中医方案。
办医定位:精准聚焦,推动行业发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体验提升满意度
医院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置于首位,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医院丰富预约挂号渠道,涵盖线上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针对老年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细致的贴心服务。
面向基层医疗服务:帮扶模式助发展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采用帮扶模式,通过托管帮扶10家医疗机构,有效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其中,和田市人民医院、和田县人民医院、察布查尔县中医医院、喀什地区中医医院、新疆克州人民医院、英吉沙中医医院、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和乌鲁木齐县人民医院等实现了软硬件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机构门诊量和住院量大幅提高,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此外,医院牵头成立自治区推拿专科联盟、自治区针灸专科联盟、自治区中医康复专科联盟、自治区中医外治专科联盟等6个自治区级专科联盟,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2021年4月30日晚,医院党员干部千里施救,成功守护和田断臂男孩生命通道。多年来,医院通过开展巡回医疗、义诊等公益活动,既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面向科技前沿:推进数字化诊疗
医院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诊疗。其中,人工智能(AI)中医机器人的应用是一大亮点。其技术原理基于大量数据学习,模拟中医师望闻问切。
该机器人具有诸多应用优势,能够辅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助力教学,让学生接触名医思维和案例;还能方便基层群众,实现远程服务和“云把脉”。针对新疆独特的气候和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机器人还增加了针对性养生方案,结合当地医学文化和食材特点,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
面向国家需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一体化助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是医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典型案例。该中心累计服务患者超1.8万人次,凭借中医药优势获当地民众广泛认可。
2023年,中心取得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卫生部医疗运营资质,备案9种传统医疗类别、24项中医类诊疗收费项目,开展14项中医类诊疗项目。同年6月,医院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创伤矫形与骨科医学科学中心联合开设中医门诊。
在教育合作领域,“中医课程”进入乌兹别克斯坦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2023年10月11日,医院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联合开设的“中医课程”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开班,合作建立中医药临床实训基地,为6年制全科医师专业国际班(学生来自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韩国等国家)、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年制本科传统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超1000学时的中医课程。这标志着中医药课程正式进入乌兹别克斯坦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与乌兹别克斯坦3所高等医学院校合作,以“3+2”模式联合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招收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期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班。
医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协办中国—中亚传统医学论坛等活动,吸引200余名中外代表参与,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交流。在技术输出方面,积极开展海外医务人员培训,累计培训达5000余人次。
文化传承:薪火相传,守护中医药民族瑰宝
人才培养:师带徒模式育精英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李志钢、汪海飚、邱作成等新一代中医名家多年来在门诊备受患者青睐。他们不仅医术精湛,更肩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截至目前,医院已建成各类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27个,在工作室的精心培养下,累计培养传承人200余人次。
此外,医院在高层次中医人才项目申报方面也成果丰硕。医院拥有两个国医大师工作室、一个院士工作室、三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等。
学科建设:优势学科筑高地
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建成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专科及区域诊疗中心项目。这些优势学科在中医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专科建设上,医院整合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牵头成立了6个自治区级专科联盟,也是9个专业自治区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同时,医院还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这些学科与专科的建设,使医院在心血管、骨科、皮肤、内分泌、针灸、康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
临床实践:特色技术显疗效
为规范中医药特色技术的应用,医院各专科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平台,参与了中医药标准的制定、推广、修订等工作,参与编纂《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阿尔茨海默病》等团体标准和诊疗规范。
在中药新药和院内制剂的开发方面,医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目前,医院有8项中药新药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并开发院内制剂20余种。全国名中医金洪元的金氏肾炎丸等药物,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郑泉福的“郑氏推拿”已成功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此外,医院还注重中西医结合,开展了多项前沿医疗技术,如AI影像辅助诊断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治疗方案。
服务创新:科技赋能,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重大医疗成果:展现卓越医疗技术水平
近年来,多个临床科室取得了重大医疗研究成果,展现出卓越的医疗技术水平。在骨科领域,2017年7月,医院成功完成微创通道治疗跟腱断裂吻合术;2020年11月,成功实施微创腰4.5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方锐教授团队的“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药关键技术的一体化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得2022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2022年7月,医院借助国产天玑Ⅱ代骨科机器人完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
在心脏诊疗领域,2017年11月,医院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2018年12月,医院完成Debakey1型主动脉夹层全号置换杂交手术;2024~2025年,医院完成多例心脏相关复杂手术,如“房颤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等。
眼科高云仙主任和赵勇主任团队2018年1月成功完成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板层刀角膜内皮移植术。
服务流程优化:便捷高效暖人心
为优化服务流程,医院实施“一站式服务”,减少患者奔波,提升就医效率。医院诊疗流程更加便利,导医主动开门,保安提供轮椅服务,分诊护士清晰告知科室与专家信息。在15个患者候诊点位设置养生茶饮区,来院患者都能免费享用由中医专家悉心调配的中药养生茶。
针对住院患者,医院配备了不同高度的枕头,并提供免费理发服务。陪送中心免费接送行动不便的病人,并试行“无陪护病房”。此外,为关怀老年患者,特别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其就诊检查,确保特殊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
这些优化措施得到了患者的积极反馈。医院通过这些举措,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信息化建设:智能系统提效率
医院启用新一代就医信息系统,实现了患者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医生可以快速查阅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开发调剂应用程序和汤剂制备管理系统,患者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查询药品信息、缴费、取药等,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汤剂制备管理系统则实现了汤剂制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了汤剂的质量和制备效率。
信息系统的使用让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得到大力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社会担当:党建引领,共筑健康未来
党建引领:思想保证促发展
院党委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为深化文化建设,出台文化建设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党建引领下,医院连续七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21年,医院救治和田断臂男孩获得集体表彰,其中一人于202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24年,医院获得“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殊荣。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医院党委长期以来重视党建工作的成果体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医院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廉政建设:廉洁文化育新风
医院将廉政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医院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廉政制度的有效执行。
2024年9月,医院纪检监察室荣获“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是对医院廉政建设工作的高度肯定。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医院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公正的医疗服务。
荣誉成果:实力见证显担当
医院凭借在党建、医疗、教学、科研、文明建设、行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众多国家级集体荣誉。2020年获“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组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2023年被评为“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这些荣誉不仅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社会担当的有力见证,更为医疗行业树立了良好典范。
医院始终秉承“中医药为本、中西医协同”的核心发展理念,从一家区域性的中医诊疗机构,逐步蜕变为一家具有鲜明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未来,医院将致力于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扎根于新疆地区,致力于服务各族人民健康福祉,并积极向中亚地区拓展影响力,奋力开启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通过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为中医药的薪火相传与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