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就——让中医药阔步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2-10-20 阅读量:423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实习记者张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迈出新步伐,中医药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中医药成果惠及全球,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株小草改变世界。当下,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伴随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不断彰显,全体中医药人以饱满的热情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高位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成果显著
 
     “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始终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足迹。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等30余场国际活动中推介中医药,倡导开展国际合作,并见证多个中医药双边合作协议签署。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2014年,在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的共同见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悉尼大学签署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的合作协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时表示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足迹,中医药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也成为服务元首外交的独特载体。
       在高位推动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进落实相关工作。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成为首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行业规划,明确了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行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在政策指引下,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同时,我国与4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开展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推动中药类产品在更多国家注册,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
 
以术传道,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药 “走出去”,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中医药由此走上世界舞台;2019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标志着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
       面对文化差异和标准壁垒,中医药主动拥抱世界、迎接国际化挑战。2009年,我国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截至2022年8月,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制定颁布89项中医药国际标准,融入国际标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积极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不仅发挥多边传统医学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还借助抗疫经验交流分享等议题,巩固并拓展与多个重点国家合作。
       2021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外交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举办“中医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论坛”,会议通过了《支持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倡议》。2021年5月,与外交部和墨西哥外交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举办“2021中拉传统医学交流论坛”,论坛以“发挥中医药疫情防控作用,深化中拉传统医学合作”为主题。2021年6月和2022年5月,分别与印度传统医学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1金砖国家传统医药研讨会和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与上合组织睦委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0和2021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深化中医药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领域国际合作,分享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和康复方案,加大“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宣传和推介力度。2022年1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率代表团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同谭德塞总干事讨论中医药及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黄璐琦代表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向谭德塞递交了《中医药治疗COVID-19循证评价研究报告》。1月底,中国与柬埔寨签署《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柬埔寨卫生部关于派遣中医抗疫医疗队赴柬埔寨工作的协议》。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中国中医抗疫专家组顺利完成在柬工作任务并就地转为医疗队。在中医抗疫专家组及医疗队的努力下,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成功运行,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方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选派中医专家赴2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励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的可能性。这一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未来中医药在抗击世纪疫情中仍将大有可为。
 
多元发展,拓展中医药出海版图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伴随着商贸活动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如今正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作贡献。为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我国开始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并取得显著成就。数据显示,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数据显示,2013-2021年中药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到498.8亿美元。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医药也大放异彩,以“发展传统医药 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中医药展与服贸会再次“牵手”,展区总面积相较去年扩增了一倍,向五湖四海的宾客尽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累累硕果。本届中医药展开创性地以“四五品牌”矩阵展示方式,聚焦全国中医药企业、机构先进实力,以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为五个资源纬度,以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为四条经线,全面展示中医药服务优势与服务贸易成果,推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森林康养业态融合发展,力图实现中医药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会上,不仅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技艺的展示区,更有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打造的数字化中医体验区,呈现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下的别样魅力。
       近年来,北京每年成功举办服贸会(中医药服务板块)和海外华人华侨中医药大会,接待近110个国家和地区约37万人次,签约额近30亿元。
       各省市也在加速推进中医药“走出去”。山东正加快把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带动更多优秀中医药企业和产品加快走向世界;湖南提出到2025年建成内陆地区中医药改革开放高地;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品牌走出去取得实质性进展,粤产中药颗粒剂相关产品远销美澳等23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也逐渐凸显。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民众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认同。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3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文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产,中医药人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为中医药“走出去”贡献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医药全方位、立体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