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2025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第14届学术年会暨中药分析国际学术大会在沪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0 阅读量:122 来源:学术部
       10月14日至17日,由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第14届学术年会暨中药分析国际学术大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以“守正融新,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中医药与天然药物领域的最新政策动向、科研前沿、产业发展与跨界协同等热点议题,开展了多层次、高水平的深入交流与探讨。
 
       作为推动传统医学全球发展的重要国际对话平台,本次大会汇聚了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与产业领袖,共同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路径,探讨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内生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大会共邀请两百余位行业专家进行专题分享,围绕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功效成分发掘利用、中药临床研究与转化、中药新药创制、中药资源与绿色制造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大会还特别设立了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与研究生论坛,激发青年才智,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生活力。
 
 
       在开幕式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昱指出,中药分析是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支撑环节,对保障中药质量、阐明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促进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正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医疗、科研、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格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指出,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战略高地的重要任务之一。他强调,应深入挖掘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经典理论,充分利用数智化工具,加快重构中医药传承发展新范式,坚持开放合作,加速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表示,未来学校将坚持以“智慧”引领发展,以“生态”汇聚资源,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与“数智思政”生态构建,持续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他强调要以“守正”延续根脉,以“融新”驱动发展,以“智慧”照亮前程,在上海这片开放、创新、包容的热土上,共同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在发言中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将中医药发展置于突出地位,“守正”是根基,“融新”是路径,需在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和实践智慧的同时,积极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以智慧赋能传统,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形成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指出,当前临床上约有一半的药物与天然药物相关。天然产物不仅能直接转化为药用分子,更推动了有机化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突破。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在报告中总结了近五年中药新药审评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并就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与监管的亮点进行评述,展望了中药新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前景。
 
主旨报告环节部分专家报告照片
 
       大会还设立了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中药药效物质、中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药新机制与新靶标发现、中药新药创制、中药资源与绿色制造、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TLC高端论坛、中药临床应用与产业化九大分论坛。同时设有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及研究生论坛,共组织了近180场专题学术报告。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出版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会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大会聚焦政策前沿、科研突破与产业转化,持续助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自2010年7月正式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发展中药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药典标准提升”的指导思想,致力于促进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与产业持续发展。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未来强化中医药管理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设计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健全科研项目、实验平台、临床转化、产业政策、人才团队等要素的一体配置,坚持开放协同创新,让更多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及经典名方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