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山西省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印发

发布时间:2025-01-03 阅读量:177 来源:中国中医
       近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山西省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做好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工作。
 
       《方案》结合山西地域气候和近期流感病例的特点制定。指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温病”等范畴,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易感性。山西省冬季气候寒冷且干燥,气温波动大,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地。
 
       在预防层面,《方案》提供了六种预防方案,分别是代茶饮方、香囊药方、中药汤方、饮食调护、起居调护、心理调护。
 
       在治疗层面,《方案》将成人常见证型分为风寒袭表、邪犯少阳、风热袭表、湿热侵袭、热毒袭肺、气营两燔六种,此外还明确了刮痧疗法、拔罐疗法、放血疗法三种中医外治法治疗方案;将儿童常见证型分为风寒袭表、风热犯卫、表寒里热、热毒袭肺、热毒闭肺、心阳虚衰、气阴两虚七种,还明确了小儿推拿、刮痧疗法、放血疗法三种中医外治法治疗方案。
 
以下内容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山西省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温病”等范畴,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易感性。山西省冬季气候寒冷且干燥,气温波动大,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地。本方案结合山西地域气候和近期流感病例的特点制定。
一、预防方案
(一)代茶饮方
处方一:生黄芪9g、炒白术5g、防风5g、金银花5g、连翘5g、芦根5g。
服法:开水煎煮15~20分钟,代茶饮,连用5~7天。
适宜人群:普通人群。
处方二:黄芪1g、党参1g、茯苓1g、炒白术1g、陈皮1g、芦根2g、薏苡仁1g、生山楂1g、广藿香2g。
服法:开水约150毫升冲泡,2~3次,代茶饮,连用5~7天。
适宜人群:儿童体弱者。
处方三:黄芪3g、党参1g、白茅根5g、藿香3g、菊花3g、北沙参5g。
服法:开水约150ml冲泡,2~3次,代茶饮,连用5~7天。
适宜人群:老年体弱者。
(二)香囊药方
药物:苍术12g、肉桂9g、防风9g、山柰9g、艾叶9g、佩兰6g、广藿香9g、白芷6g、木香9g、草果5g、丁香5g、贯众8g。
制法:上述饮片粉碎,过40目筛,混匀,用滤纸袋分装或棉花包裹,1份20g,装入布袋。
用法: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建议2周更换香囊或香囊内的药袋。
(三)中药汤方
处方一:成人预防方
基础方剂:生黄芪15g、炒白术15g、防风15g、芦根10g、桑叶15g、连翘10g、荆芥10g、生甘草3g。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用,连用3~5天。
适宜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老年人、成人平素体弱人群。
处方二:儿童预防方
基础方剂:金银花6g、连翘6g、薄荷6g(后下)、炒白术6g、陈皮6g、芦根9g、薏苡仁6g、炒神曲3g、广藿香2g、炙甘草3g。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用,连用3~5天。
适宜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儿童平素体弱人群。
(四)饮食调护
1.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易于消化。
2.多饮温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避免食用寒凉、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五)起居调护
1.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居住和学校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鼻或口。
3.注意季节气候冷暖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及过度疲劳。
4.流感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身痛、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如需外出,须保持社交距离,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
5.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
(六)心理调护
中医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易导致气机逆乱,气郁化热,产生毒热之邪,而招致外感。应相信科学知识,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抵抗疾病能力。
二、成人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施治
1.风寒袭表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组成:荆芥15g、防风15g、柴胡10g、炒苦杏仁10g、桂枝10g、葛根15g、羌活10g、独活10g、白芷12g、川芎10g、炙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温服。
加减:脾虚乏力者,可加人参10g。
2.邪犯少阳
症状:发热恶寒,交替发作,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疼痛,咽干、口苦,或伴头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弦。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生姜3g、大枣5g、连翘15g、蝉衣10g、葛根15g。
加减:口渴者,去清半夏,加天花粉30g;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党参,加桂枝10g。
3.风热袭表
症状: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咳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25g、连翘15g、薄荷10g(后下)、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桔梗12g、淡竹叶10g、芦根30g、马鞭草15g、柴胡12g、葛根15g、甘草6g。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6g、炒苦杏仁10g。
4.湿热侵袭
症状:发热,身体沉重,咽痛,咳嗽,痰粘稠,食欲减退,腹泻,大便粘稠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
组成:炒苦杏仁10g、滑石18g(包煎)、白通草6g、白蔻仁15g(后下)、竹叶12g、厚朴10g、生薏苡仁18g、清半夏9g、马鞭草12g、虎杖12g、甘草6g。
加减:痰盛者,加葶苈子30g、桑白皮30g。
5.热毒袭肺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生石膏30g(先煎)、黄芩12g、黄连3g、牡丹皮30g、炙麻黄9g、炒苦杏仁10g、桔梗12g、前胡12g、白前12g、金银花30g、浙贝12g、生甘草6g。
加减:烦躁不宁者,加钩藤15g、白芍20g。
6.气营两燔
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方药:清营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24g(先煎)、玄参12g、生地15g、淡竹叶12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赤芍9g、丹皮12g、瓜蒌18g、生大黄5g(后下)、生甘草6g。
加减:昏迷痰多者,加石菖蒲12g、胆南星10g;高热伴神昏抽搐者,可加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二)中医外治
1.刮痧疗法:刮拭行于双上肢的肺经、大肠经,其中对肺的尺泽穴、鱼际穴,大肠经的曲池穴、合谷穴进行重点刮拭。对颈部的风府穴至大椎穴之间区域进行刮痧,其中对大椎穴进行重点刮拭,尽量出痧。
2.拔罐疗法:取风门、肺俞、膏肓俞或肺部有湿性啰音处。闪火法操作。1日或隔日1次。3~5分钟/次,根据患儿年龄及拔罐时皮肤反应确定留罐时间,每周1~2次,可有效促进肺部啰音的吸收,缩短发热时间、缓解咳喘症状。
3.放血疗法:火盛者,取耳尖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出血;高热者,取十宣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浅刺放血。
三、儿童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施治
1.风寒袭表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组成:荆芥8g、防风8g、羌活8g、柴胡8g、前胡8g、枳壳8g、茯苓8g、桔梗8g、川芎8g、甘草6g(本方案中剂量为6~8岁儿童参考量,年龄小者可适当减少用量,下同)
加减:头痛明显者加葛根、白芷;咳嗽痰多者,加紫菀、浙贝母、半夏、陈皮。
2.风热犯卫
症状: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可见浊涕,咽红肿痛或咽痒咳嗽,口干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柴退热汤加减。
组成:银花10g、连翘10g、柴胡8g、黄芩8g、荆芥8g、牛蒡子8g、淡豆豉8g、桔梗8g、射干8g、北豆根8g、大青叶8g、紫花地丁8g、板蓝根8g、甘草6g。
加减: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咳嗽痰多者加杏仁6g、桔梗8g、炙枇杷叶10g、浙贝母10g;兼夹湿热加虎杖8g、马鞭草8g、薏苡仁10g。
3.表寒里热
症状: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或黄,脉数。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葛根10g、生石膏20g、羌活8g、荆芥10g、防风10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甘草6g。
加减:舌苔腻加藿香、苍术;咽喉红肿加连翘、牛蒡子。
4.热毒袭肺
症状:发热,多以高热为主,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肌肉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较频繁,痰多或有痰难咯,可见黄痰,咳甚欲呕,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银柴退热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杏仁8g、生石膏20g、银花10g、连翘10g、柴胡8g、黄芩8g、荆芥8g、牛蒡子8g、淡豆豉8g、桔梗8g、射干8g、北豆根8g、大青叶8g、紫花地丁8g、板蓝根8g、甘草6g。
加减:痰多,加浙贝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2g。
5.热毒闭肺
症状: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喘促短气,少痰或无痰,便秘腹胀,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数。
治法:解毒清热,通腑泻肺。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生石膏20g、知母10g、黄芩10g、鱼腥草15g、葶苈子15g、浙贝母10g、瓜蒌10g、炙麻黄6g、杏仁8g、赤芍10g、丹皮10g、玄参10g、甘草6g。
加减:热重者,加板蓝根10g、大青叶10g;腹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g、枳实10g,枳壳10g;高热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1丸;喘促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10g。
6.心阳虚衰
症状:神识昏蒙,唇甲紫暗,呼吸浅促,或咯吐血痰,或咯吐粉红色血水,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微细。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组成:生晒参10g、黑顺片(先煎)6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白芍10g、甘草6g。
流感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神志改变或惊厥者为流感重症与危重症,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7.气阴两虚
症状: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质淡,少津,苔薄,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组成:沙参10g、麦冬10g、桑叶10g、白扁豆10g、天花粉10g、玉竹8g、甘草6g、黄芪10g、党参10g、防风10g。
(二)中医外治
1.小儿推拿:①发热者: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拿风池、清肺经、清天河水、推三关、退六腑、推膀胱经、推脊揉涌泉。②咳嗽者:清肺经、揉膻中、擦揉肺俞、运内八卦、揉掌小横纹。③鼻塞、流涕等头面部不适者:外感四大手法、揉印堂、按揉迎香穴、擦揉肺俞。
2.刮痧疗法:取前颈、胸部、背部,先涂抹刮痧油,刮拭5~10分钟,以操作部位发红出痧为宜。
3.放血疗法:咽痛者,取少商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出血;高热不退者,取耳尖穴或十宣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浅刺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