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心血管1.5级预防防治策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发表
发布时间:2024-11-15
阅读量:552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刘玥联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心血管1.5级预防:对早期心血管器官损伤的全面筛查和干预》的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血管1.5级预防的防治策略。该策略的提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心血管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发生。心血管二级预防是指针对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为了预防心血管病的复发和降低死亡率所采取的措施。我们提出的心血管1.5级预防是介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之间的预防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心血管早期器官损伤,但尚未进展至心血管病的人群。”刘玥表示,在临床中,很多心血管病早期器官损伤目前并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如微循环障碍、早期血管钙化等,中医药能够在这些重要环节发挥优势。该策略的提出是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体系的重要补充,并将中医药措施融入其中,进一步体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在疾病预防领域的优势。
据悉,研究团队提出心血管1.5级预防的基础,在于以下三点重要发现。一是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普遍存在。随着全球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正在大幅上升。二是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危害严重。研究发现,将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指标纳入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后,能够显著提高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准确性。这些早期损害不仅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还能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健康生存。三是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可逆。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特定的药物干预,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是可以实现逆转的。
为了积极推动这一创新防治策略的临床应用,张毅带领的北上海研究团队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率先实施这一筛查与干预策略,并启动了北上海研究2.0真实世界研究。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针对高心血管风险人群,进行全面的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筛查,同时为特定损害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此外,刘玥牵头开展了苏州心血管代谢健康研究,关注口腔(舌苔)菌群特征及多重代谢因素,结合饮食模式对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影响,也将从另一个视角为心血管1.5级预防提供临床应用。
“心血管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发生。心血管二级预防是指针对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为了预防心血管病的复发和降低死亡率所采取的措施。我们提出的心血管1.5级预防是介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之间的预防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心血管早期器官损伤,但尚未进展至心血管病的人群。”刘玥表示,在临床中,很多心血管病早期器官损伤目前并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如微循环障碍、早期血管钙化等,中医药能够在这些重要环节发挥优势。该策略的提出是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体系的重要补充,并将中医药措施融入其中,进一步体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在疾病预防领域的优势。
据悉,研究团队提出心血管1.5级预防的基础,在于以下三点重要发现。一是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普遍存在。随着全球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正在大幅上升。二是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危害严重。研究发现,将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指标纳入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后,能够显著提高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准确性。这些早期损害不仅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还能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健康生存。三是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可逆。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特定的药物干预,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是可以实现逆转的。
为了积极推动这一创新防治策略的临床应用,张毅带领的北上海研究团队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率先实施这一筛查与干预策略,并启动了北上海研究2.0真实世界研究。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针对高心血管风险人群,进行全面的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筛查,同时为特定损害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此外,刘玥牵头开展了苏州心血管代谢健康研究,关注口腔(舌苔)菌群特征及多重代谢因素,结合饮食模式对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影响,也将从另一个视角为心血管1.5级预防提供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