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8
阅读量:1212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印发《黔东南州加快推进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4—2026年)》。坚持企业带动、文旅带动、市场带动,聚焦“补链、强链、延链、稳链”提出15项重点任务,大力研发一批具有苗侗等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健康产品和科技产品。
《方案》提出,做优中药材产业,补好“良种繁育链”“标准化种植链”“初加工链”和“市场流通链”。建立特色中药材(少数民族药材)资源圃,加强濒危中药材及苗侗民族特色中药材品种的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繁育技术研究,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科学规划设置一批太子参、钩藤、天麻等道地特色药材主产区,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在施秉、剑河等主要中药材种植区域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专业化产地初加工主体。推动产地趁鲜切制、产地初加工与饮片加工一体化。推进“黔六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动中药材信息平台等大数据系统建设,借助贵州现代物流集团在大湾区设立的销售专馆(区)、贵荟馆省外仓等销售平台、销售渠道,推进“黔药出山”,建设中药智能配送中心,支持“定制药园”品种加入贵州省中药材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到2026年,中药材总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建设产地初加工基地(点)累计达60个以上,在凯里建成1个区域性中药材交易中心。
《方案》强调,做强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和保健用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动中药材(少数民族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黔东南高新区、侗乡大健康示范区、剑河工业园区三个重点民族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亿元以上企业产值提升。以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现有制剂室和黔东南州中药苗侗药区域院内制剂研究开发运用中心为基础,为全州提供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和生产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统一服务,实现院内制剂在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调配使用。支持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凯里市民族医药研究所、红云制药等科研单位和企业提升科研能力,力争再申报获得一批“健”“械”“消”“妆”等字号产品,研发具有苗侗等民族特色的大健康产品。运用省、州科技计划项目、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项目等加强质量标准研究,研发一批具有苗侗等民族特色的科技产品。提高中药饮片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比例,到2026年,全州公立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5%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50%以上,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制造产业产值达6亿元以上。
《方案》提出,培育壮大“少数民族医药+”康养旅游、健康食品、文旅产品、养老的新业态。开展民族医药进景区活动,力争到2026年,建成5家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抢抓铁皮石斛、灵芝、天麻食药物质获批国家试点工作契机,研发一批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美容化妆品等。鼓励深化文旅企业合作,推出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10个以上。将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等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再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做强民族医药文化精髓的挖掘和保护,完成《黔东南州苗侗医药志》的编纂出版,定期举办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苗侗民族医药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宣传推广提升黔东南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打造“世界苗医药之都”。
《方案》提出,做优中药材产业,补好“良种繁育链”“标准化种植链”“初加工链”和“市场流通链”。建立特色中药材(少数民族药材)资源圃,加强濒危中药材及苗侗民族特色中药材品种的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繁育技术研究,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科学规划设置一批太子参、钩藤、天麻等道地特色药材主产区,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在施秉、剑河等主要中药材种植区域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专业化产地初加工主体。推动产地趁鲜切制、产地初加工与饮片加工一体化。推进“黔六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动中药材信息平台等大数据系统建设,借助贵州现代物流集团在大湾区设立的销售专馆(区)、贵荟馆省外仓等销售平台、销售渠道,推进“黔药出山”,建设中药智能配送中心,支持“定制药园”品种加入贵州省中药材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到2026年,中药材总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建设产地初加工基地(点)累计达60个以上,在凯里建成1个区域性中药材交易中心。
《方案》强调,做强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和保健用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动中药材(少数民族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黔东南高新区、侗乡大健康示范区、剑河工业园区三个重点民族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亿元以上企业产值提升。以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现有制剂室和黔东南州中药苗侗药区域院内制剂研究开发运用中心为基础,为全州提供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和生产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统一服务,实现院内制剂在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调配使用。支持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凯里市民族医药研究所、红云制药等科研单位和企业提升科研能力,力争再申报获得一批“健”“械”“消”“妆”等字号产品,研发具有苗侗等民族特色的大健康产品。运用省、州科技计划项目、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项目等加强质量标准研究,研发一批具有苗侗等民族特色的科技产品。提高中药饮片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比例,到2026年,全州公立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5%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50%以上,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制造产业产值达6亿元以上。
《方案》提出,培育壮大“少数民族医药+”康养旅游、健康食品、文旅产品、养老的新业态。开展民族医药进景区活动,力争到2026年,建成5家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抢抓铁皮石斛、灵芝、天麻食药物质获批国家试点工作契机,研发一批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美容化妆品等。鼓励深化文旅企业合作,推出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10个以上。将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等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再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做强民族医药文化精髓的挖掘和保护,完成《黔东南州苗侗医药志》的编纂出版,定期举办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苗侗民族医药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宣传推广提升黔东南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打造“世界苗医药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