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福建仙游:种植中草药成致富“良方”

发布时间:2024-06-11 阅读量:1288 来源:福建日报
      6月,正是白花大蓟采收的季节。白花大蓟的花、叶、茎、根皆能入药,也可制成茶饮和药膳。行走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龙山村、金石村和梧椿村,随处可见白色的花海。
 
       游洋镇位于仙游县北部山区,海拔较高、生态条件优越,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镇立足自身禀赋,策划生成一批农业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培育中草药种植基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这几天,趁着阴天没下雨,赶紧抢收白花大蓟。”近日,龙山村中草药种植户林友智忙得不可开交,仔细挑选成熟的花朵进行采摘。这样的劳作,他还要持续10多天。每到采收期,林友智都在当地雇佣村民,每天需要二三十人一起采花。
 
       林友智本是一位民间画师,长期从事油画创作。前几年,他回到老家龙山村投资创业,先后从村集体和村民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种起了白花大蓟。
 
       “龙山村的海拔在600米左右,气候宜人,野外生长着许多中草药品种。”林友智说,他在承租土地之前,找了专业人员到山里头取样,将土壤带回实验室进行化验。“白花大蓟对土壤要求很高,只有无污染的地块才适合种植。”
 
       林友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白花大蓟每年可采收两季,每亩每季能产出干花5斤,按照当下每斤4000元的市场价,一年毛收入4万元。剔除综合成本,每亩利润为1万多元。
 
       早年间,龙山村村民依靠竹编手工艺品创收,但效益不佳。随着劳动力的外流,村里的土地也抛荒了。“全村户籍人口有2390多人,现在常住人口只有450多人,以留守老人为主。”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林永淦说,中草药种植重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
 
       邻近龙山村,金石村的中草药种植也形成一定规模,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我们把自家的荒地租出去,有一笔租金收入。采收的时候,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又有一笔收入。”金石村村民林丽清笑着说。
 
       游洋镇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团队合作,在天马村设立中草药标本馆。馆内有6个展厅,展示着1000多件标本,同时开设一条中医药科普走廊,便于游客对照标本与植物原貌,了解中草药的形态和特征,提高乡村旅游的体验感。
 
       为了引导农户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仙游县引进福建省闽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多方参与共赢模式,在游洋镇建立白花大蓟、药用石榴、金银花等10余种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吸纳山区村村民就近种植、务工。
 
       林友华是游洋镇龙山村人,在外从事红木行业几十年,如今回乡创办福建省闽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之前,林友华在全国各地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他发现目前中药材的品质参差不齐,亟须从源头上入手,规范种苗、用药、肥料等技术和管理环节,在好生态和好土壤中,用好种子生产出好药材。
 
       “第4个年头了,大家一起合作种植的中草药面积已有2000多亩,我们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然后统一采购。不怕卖不出去,完全供不应求。”闽药生态公司中草药种植基地现场负责人陈元善说。
 
       在林友华看来,此次投资绝不能局限于中草药种植层面,一定要向二、三产领域延伸。“单纯的种植,只能赚取微薄的工钱。”林友华说,眼下公司正在加快研发各类药茶和药膳。
 
       今年,闽药生态公司旗下的仙游县福仙元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被列为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按照长远规划,林友华将以中草药种植基地为载体,汇聚各地中医师,创建康养旅游景区。
 
       今年,游洋镇围绕中草药产业,继续加大招商力度,成功引进了仙游县桑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流转荒地100亩,已经全部种下了白花大蓟。
 
       仙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国庆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和育苗培植,全力布局药膳全产业链,同时完善药膳研究实验室和加工基地建设,激活“绿色经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