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孙蓉委员:科技创新促进形成 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3-06 阅读量:167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的核心和战略性技术构建,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教授孙蓉在提案中提出,必须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孙蓉提出,一是进一步坚持“四个面向”,聚焦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常见重大、慢性疾病中的中医药优势病种和预防保健,切实做强自主创新链,彻底打通成果转化链。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用现代生命科学语言,去描述中医药的疗效,实现与现代诊疗标准和市场的和谐对接。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的创新链。在科研源头紧密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如针对符合中医药理论,临床疗效确切,市场应用广泛的中药大品种,进一步加强有组织、高水平、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解决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问题,加快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二是加强国家各部门政策、科技政策的科学统筹,让产品价格“有优势”,企业“有利润”,中医药行业“愿创新”。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宏观政策体系若统筹设计不够、不成体系的话,就不能形成政策合力,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金融、科创板、创新产品应用等政策的统筹不够,就可能阻遏中医药创新业态形成。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科技政策制定实施,加强各类政策间内容协同、功能互补,形成政策合力。
       三是加强中医药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水平、贡献大小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医药才“可创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统筹考虑中医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布局,不仅要在国家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及三级实验室的学科方向、主要技术领域之间通盘考虑,还要与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培训项目联动多模式培养,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水平、贡献大小为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释放人才创新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