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北京:书写首都中医药社区服务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1-24 阅读量:144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北京市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围绕服务首都功能和服务人民健康大局,持续强化区域定位,强化资源下沉,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以治病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
办好社区“五基本、五特色”
       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实现与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老、妇幼保健服务相融合。一是开展中医健康乡村(社区)建设项目,组建由2000余名中医人才组成的80余个专家团队,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百姓和社区居民健康全周期中的作用。二是实施中医健康养老示范工程,建立200个中医医养联合体,推出“卡、包、岗”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三是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形成“四法合一”+互联网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北京模式”。四是启动名中医身边工程,组建374支名中医团队每周到社区坐诊,提升优质中医药资源的可及性。五是持续开展山区中医流动医院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直接结算医药费,使山区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到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加强区域统筹和系统谋划
实现社区中医药“一区一定位”
       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地区新城及生态涵养区四个区域特点及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基层中医药建设布局。一是构建各具特色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如东城区坚持文化立区,形成“一支撑、两均质、三融合”的社区中医药服务模式;朝阳区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国际化诊疗,构建服务辖区百姓和驻区外籍人士两类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石景山区推动建设“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社区”,打造社区中医药健康驿站。二是全面健全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100%的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设置和中医医师配备全覆盖,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8.19%,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达44.33%。三是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品牌优势提升行动,形成“大型三甲中医院—区域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三级协作机制,把特色专科专症门诊、病房搬到基层。四是以链条式帮扶推进京津冀社区中医药协同发展,以三环五融通为目标,点、线、面结合,实现品牌技术向社区辐射下沉。五是开展百名中医博士生“下乡”送医基层实践项目,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高学历、高水平的新生力量。
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
写好社区卫生的“五篇文章”
       充分激发和释放首都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活力与潜力,推进中医药资源转化战略。
       一是实施基层五联动示范工程,破解社区高层次人才短缺难题,打造社区“五有”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二是实施“回归扎根”行动,着力培养“内外妇儿兼通、医针药全能、防治保康一体”社区中医全科人才。
       三是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持续拓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内涵,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享受到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贴心服务。
       四是实施“双百工程”,百名社区人才拜师市级名师,为社区培养百姓身边“小名医”。
       五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推广行动,重构服务体系结构,形成首批“一老一小”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录并推广,中医儿科内病外治“321”工程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一名中医儿科健康服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