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从有到优,中医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23-07-27 阅读量:16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苏州市高新区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患者做宫式脑针治疗,该针法已为多例脑瘫患者缓解肌张力、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从乡镇到城市社区,通过在江苏的一路走访,记者看到,当地的中医馆建设已经进入差异化竞争的发展阶段。苏州市黎里卫生院的中医骨伤、中医内科,苏州市同里卫生院的中医儿科,这些优势科室不仅辐射本地区居民,甚至吸引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各中医馆基于自身优势和当地群众需求,已形成一馆一特色。中医馆建设正在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为较早实现中医馆全覆盖的省份,“十四五”以来,江苏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探索中医馆内涵建设,创造性地提出打造“星级”中医馆,按照中医人员配备、中医设备配置、中医诊疗技术和服务、健康管理等10类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予以建设评价、分级管理,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
       早在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开始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纳入提升工程重要任务。经过十余年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已建设4万余家,基本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对基层中医馆建设给予了经费支持,各地中医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陕西西安,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原有基础上翻新加盖了独立的中医馆楼,规模比原先扩大了10倍,服务人次逐年攀升。目前,独立中医诊室、理疗室、针灸推拿室已经成为全国中医馆的“标配”,不仅如此,各地中医馆里几乎都设有中医专家诊室、名老中医工作室,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百姓看名中医的就诊需求。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强化、细化中医馆的建设标准,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帮助各地明确建设目标和评价标准,持续推进中医馆从有到优的转变。
       此外,人才队伍建设也有了令人欣喜的提升。通过定向培养签约等方式,基层中医馆中医人数增加,学历层次提高。尤其是在相对发达的西安市和苏州市的乡镇,中医馆招聘人员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有的中医馆也有了硕士生和在职培养的博士生。
       通过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名医工作室建设,基层中医馆的医疗服务水平有了长足提升,中医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培优有了清晰路径。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医馆服务条件和服务内涵持续优化,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还将持续提升。